關於陪練這件事,常常有家長反應學生練琴興致缺缺,或者是很關心孩子的學琴狀況,那到底要不要找個陪練老師呢?
要不要找陪練老師?主修老師怎麼說?
「長期專注力不集中」、「自覺性差」、「練琴容易走神」,這些都是學習上常見的絆腳石,往往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與指導,才能夠避免「進度長期停滯」的問題。然而,大多數的家長在「時間分配」與「鋼琴熟悉度」上其實是有難處的,因此陪練老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小學生:可搭配陪練老師協助
國中生:自制力和主見較強,找陪練老師前,建議先停下學樂器的腳步,重新思量未來方向
陪練老師之角色
學生已有固定主修老師的同時,再請一位陪練老師(需具備以下條件),以養成健康的練琴習慣
- 具備樂器演奏能力
- 扎實樂理知識
- 用心陪伴,建立學生的耐心和定力
陪練老師的工作內容
似如主修老師,但實際上卻大不同,專業的陪練老師能「快速整合」主修老師指派的功課內容,並幫助學生在練琴上,養成正確的認知,以鞏固學生獨立練琴的好習慣:
- 剛接觸新曲,建議先讀譜
- 給予正確節奏,練習數拍
- 確認指法,且不輕易更改
- 注意錯音,有意識地改正
- 留意譜上記號,如:漸強、漸弱、圓滑線、音樂術語等
- 將曲子拆解,分開練習(分手、分句、分段)
下手練琴前,首先問問學生知不知道自己要彈的是什麼體裁、類型的樂曲?接著再以單手的方式,對樂曲進行初步認識,並引導學生對曲子較困難的部分,做出歸納與總結。
讓學生獨立思考
比起直接下指令,讓學生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,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獨立性,也可以讓孩子在彈到較困難的段落時,回顧老師上課教過的方法,自行嘗試解決
讓學生知道-「分開練習」可以提升練琴品質
要達到高品質、高效率的練習,分開練習(分手、分句、分段)是相當重要的。那麼該如何分開呢?
練琴最忌諱的就是「彈錯了就從頭再來過!」
陪伴練琴的老師,有權幫孩子制訂一個規矩(有步驟和策略)的練琴模式,絕對不是漫無目的,一直從頭彈到尾。
成為主修老師與家長的輔助幫手!
專業陪練老師,不只要具備良好的專業音樂演奏素質演奏素質,更重要的是能夠有耐心的傾聽、同理孩子,與學生交心為友,察覺出學生的個人特質,幫助學生疏導在練琴時的負面情緒,重燃學琴的興趣。
尊重主修老師的主意
即便是國際頂尖的音樂家,彼此對於「音樂性詮釋」的「理解與表現方式」還是會有所不同。學生在認識曲子的過程中,彈琴技巧、表情展現的主導者還是主修老師,專業的陪練老師應該選擇尊重,不干涉也不調整任何音樂內容的詮釋觀點,一方面是對主修老師的尊重,另一方面則是不混淆學生的思路。
陪練老師只需幫助學生回想鋼琴課程所學,並完成主修老師指派作業。
陪練到底有沒有效?
遇上專業陪練老師,可以有效提升基礎(例如:節奏、錯音等),但在音樂性與技巧上,還是受主修老師的教學影響較大。
陪練老師清楚自己的定位,學生才能在過程中獲得最好的效益(陪練老師是在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正確練琴的好習慣,而不是養成有人依賴的壞習慣)。所以一旦學生的練琴狀況漸入佳境後,陪練老師的堂數也應逐漸遞減;當孩子有意識地讓練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陪練老師的任務也就完成了!
專業陪練老師怎麼找?
Step 1. 家長應與主修老師討論是否有必要請陪練老師
Step 2. 經由專業的判斷,找尋到適合的陪練老師
有些主修老師也能提供信任的推薦人選,如兩位老師有一定的熟悉度,能夠更對焦學生的問題,陪練老師也會更有方向,儘早完成「陪練」的任務。
每週的陪練次數
陪練次數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而定,大約以每週1-2次即可。雖然陪練老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基礎,但長期下來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性(學生心理:「反正錯了有人會告訴我」),因此不建議每天找陪練老師,反而是透過陪練提升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。
陪練老師的終點價位
陪練的平均鐘點價位為 NT. 400 – 800/次(音樂學士的家教價位)
多數音樂系的大學生,有著一定的樂理、演奏基礎,但仍建議與主修老師進行討論(或由老師進行挑選),才能夠避免「陪練老師能力不足」或是「拿捏不清陪練與教學的界線」。
互相陪伴
家長是孩子學琴中最為關鍵的人物了!孩子學鋼琴最需要的「陪練」是家長用心的「陪伴」,當家長能先明白孩子學鋼琴的目的和要求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,適時溝通了解孩子學習間的內心壓力,實際的有充分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上有一個全面的定位了,再來界定是否有必要請專業的陪練老師。
孩子的成長總是需要感覺得到 −「我們站在一起」!
好的陪練(真正陪伴)會讓孩子從「被餵食」到學會「自己覓食」。